首都文明办批约架破坏风气

2012 07/20 04:16 来源:互联网

   (记者 童曙泉)“约架”近日成了 热词,朝阳公园南门居然成了“约架胜地”。昨天,新浪官微终于发声,号召网友抵制“约架”。首都文明办也表示,“约架”会破坏社会风气,要防止其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。

  针对近期 上出现的一些以暴力相威胁、“约架”等不文明现象,新浪官微“ 管理员”昨天表示:“ 社区的清澈和谐有赖于所有网友的共同努力,让我们维护平和理性讨论的氛围,共同抵制一切宣扬暴力倾向的不文明行为。”

  尽管也有网友调侃,不少网友在评论中对此表示了肯定——

  大山谷人:“平和一点好。”

  凤舞九天1967:“同意,还有那些遇到不高兴的事就说糙话的人和博是否也该注意一下。”

  小羊村民:“讲文明,勿约架!!”

  背包去北极:“造谣成性的所谓名博、名人、媒体人请列个黑名单好么?烦死他们了。”

  此前,首都文明办官方 “文明北京”也提醒:“约架……遇到事情能否协商解决呢,动不动就‘决斗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很有可能触犯法律,犯下大错。”

  昨天,首都文明办宣教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约架”作为个体现象,不宜渲染;“约架”成为众多人的话题时,则会破坏社会风气;更重要的是要防止造成青少年仿效、追捧等不良影响。

  “因为观点不同争论不休,最后以暴力形式解决,其实是用暴力来宣泄。”这位负责人说,“解决问题也不是宣泄者的目的,他们不在乎输赢。”他表示,打架现象从古至今都有,但在文明进步的社会,观点不同,需要以理服人;发生利益纠纷,可以通过沟通、谈判、司法途径解决;“约架”是文明程度不高的表现。至于命名“约架胜地”,也显得过于随意,会对读者产生不良的诱导。

  相关观点

  法制社会不允许个人无限使用私权

  “约架”首先很搞笑,有辱斯文,更是缺乏法治理念的行为,也不符合传统文化中的纲常伦理、君子议事规则。

  因为观点不同、言论不合就约架,是一种文明的倒退,回到了野蛮阶段。这让人想起“文革”时的武斗,对社会的破坏极大。

  公民都有言论自由,即使发言超过限度,如侵权诽谤等,可以依据法律寻求司法解决。法制社会要以理服人,而不是以力服人。约架的人,亲自破坏了“可以反对你的观点,但支持你发言的权利”这一文明、法制规则。

  目前“约架”的危害确实不算大,但要注意杜绝蔓延、防微杜渐;要谴责这种行为,积极引导社会回到法制、理性的轨道上来。

  “约架”的当事双方都需要自省、反省,礼义廉耻不可丢。对于普通公众来说,应当做一个有理性、良知、建设性的现代公民,不可助长约架之风。约架看起来是自己个人的事情,其实不然。约架不但破坏法律尊严,也会引发寻衅滋事等危害公共安全事件,更不用说通过网络传播,起到坏的示范效应。法制社会同样不允许个人无限使用私权。一个“约架”风行的社会,会是充满仇恨与怨念的社会,最终伤害的是公民自身。

  张星水(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)

  “约架”让网络可能异化为“原始丛林”

  公开“约架”是什么心理推动?在网上“约架”、“ 约架”,反映人们的浮躁心理。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,其特点有:1、心神不宁。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,不知所为,心中无底,恐慌得很,对前途毫无信心。2、焦躁不安。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,急功近利。3、盲动冒险。由于焦虑不安,情绪取代理智,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。

  这种浮躁轻则使人深陷迷茫,终日怨天尤人,不思进取;重则思想偏激,将不如意 全归咎于社会,更有甚者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。

  “约架”伤害了谁?“ 约架”虚拟热炒多次之后,一个“真实版本”终于上演。这种从虚拟的“网络暴力”向现实行为暴力的转变,损害的不止是知识分子的公共形象,还有整个互联网的舆论环境,以及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。互联网为不同群体表达诉求、通达民意提供了渠道和平台,但如果“是我之是,非人之是”的对抗思维蔓延网络,甚至走向“非此即彼、非友即敌”的极端主义,思想观念的自由市场就可能异化为互相对抗的“原始丛林”,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互联网的机体健康和舆论环境。由此可见,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,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
  李安平(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、香港大学访问学者)

分享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http://www.newsdsw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   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,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:26852138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