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,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数均超过80%。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,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——
</p><p>长效方能治根本</p><p>要巩固调控成果,必须在遏制投资、投机性需求的同时,出台更多常态化的政策和更多市场化的调控机制</p><p>随着调控的持续发展,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。</p><p>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过程中,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%,要达到发达国家80%至90%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时间。而且,我国人多地少,住房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将长期存在。因此,化解供需矛盾是解决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重要着力点。</p><p>除了政府主导进行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外,绝大多数住房供给还要靠市场完成。在供需矛盾过于突出的情况下,适度运用行政手段对发展过热、结构过偏的市场进行调控纠偏,是政府的应有职责。不过,从市场的长期建设来看,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应综合运用经济、法律、行政手段。如果长期依靠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调节,可能会进一步扭曲原本就不规范的市场,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。我国房地产市场建设的长期性,决定了在政策层面应加快建立一套更加稳定、科学的长效机制。</p><p>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,决定了对其调控的方式应该更加综合与全面。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。一方面,房地产市场产业链长,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、见效快。另一方面,住房乃民生之要,如果任由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,不仅加大城市居民实现“住有所居”的难度,从长远看也会因积攒经济泡沫而损害宏观经济发展。此外,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,地方政府靠土地出让取得了可观的财政收入。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,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部门在执行调控政策时打折扣,无疑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难度。</p><p>包括“限购”、“限贷”在内的许多调控政策,在此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。不过,从长远看,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性、复杂性,决定了带有明显行政色彩的调控手段最终要被市场化手段所取代。要巩固调控成果,必须在遏制投资、投机性需求的同时,出台更多常态化的政策和更多市场化的调控机制。惟有如此,我国房地产市场才能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。(亢舒)						
					</p>					</div>
<!--禁止转载-->
<script type=) document.body.oncopy = function () { 
setTimeout( function () { 
var text = clipboardData.getData("text");
if (text) { 
text = text + "本文来自: (http://www.newsdsw.com/house/2012/0720/94.html)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"; 
clipboardData.setData("text", text);
} 
}, 100 ) 
}
document.body.oncopy = function () { 
setTimeout( function () { 
var text = clipboardData.getData("text");
if (text) { 
text = text + "本文来自: (http://www.newsdsw.com/house/2012/0720/94.html)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"; 
clipboardData.setData("text", text);
} 
}, 100 ) 
}
 
 



